這可能是廣州最好看的十座建筑了
發布時間:2017年09月06日 點擊率:
廣州舊城,東西以今東濠涌、人民路為界,北靠越秀山,南臨珠江。城方逾2公里。
作為兩千年來華南地區的第一大城市,雖經歷近現代的多次建筑浪潮,于古城的范圍內,仍保存有不少歷史建筑。二中兄結合了個人的喜愛和拍攝條件,在此挑選了舊城范圍內的十座建筑,作一簡單介紹。
這十座建筑,涵蓋了從南越至民國的歷史。既包含了東方的宗教寺廟,也有西方的教堂建筑。既有中國的傳統斗拱,也有民國的新潮造型。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廣州的傳統建筑風貌。
一,鎮海樓
1380年,廣州城擴建,于城北越秀山上修筑五層高樓的紅色墻體,因當時珠江河道寬廣似海而得名鎮海樓。近千年來,為廣州城制高點。
二,中山紀念堂
建于1929年,廣州舊中軸線上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紀念堂院子的北門有廣州有記載的最古老的木棉樹,樹齡349年。
三,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最早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期,吳國虞翻后人舍宅為寺。
寺中存留各朝代古跡甚多,有大菩提樹一棵,是中國最早有記載的移植的菩提樹。傳說六祖惠能于此樹下,見僧人辯論:風動耶?幡動耶?以一句“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語驚四座。
下圖為重修的光孝寺正門,復古的唐風建筑,氣魄宏偉,嚴整開朗。
四,六榕花塔
梁大同三年,沙門曇裕法師從扶南請得佛陀舍利,于寶莊嚴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級,里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鐘,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又名花塔。
五,光孝堂
光孝堂,建于1920年代,廣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外觀是中西結合的宗教造型,整個教堂最具特色就是2樓碩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午的陽光直射過來,透射在教堂內部的光線絢麗無比。
六,懷圣光塔
貞觀元年,阿拉伯人遠赴重洋,到達東土大唐,于廣州修筑伊斯蘭懷圣寺及邦克塔。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第一個港口,珠江邊數十米高的光塔一直都是外國商船的指路明燈。
滄海桑田,如今珠江水岸已南退數里,珠江淺海灣也沖擊出了三角洲,或新或舊的現代建筑密密麻麻地拔地而起,獨剩千年光塔遺世獨立于樓群之中。
七,嶺南第一樓
位于惠福西路五仙觀內,是廣州市現存為數不多的保持著木結構形式的較為完整的明代城樓式建筑。
嶺南第一樓又叫禁鐘樓,二樓正中懸掛一口明代青銅大鐘,此鐘是作為遇火警非常事故時召救之用,無事禁止撞擊,因名“禁鐘”。
八,圣心石室大教堂
1856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將兩廣總督行署夷為平地。之后歷時二十多年,于這一舊址上修建了這一石結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在每年的平安夜晚上,教堂迎來每年一度的亮燈,向世人展現這座十九世紀建筑的全部光輝。
九,魯迅紀念館
建于1920年代的黃色鐘樓式建筑。原來是國立中山大學鐘樓,魯迅任教期間曾居住于此,是中山大學校徽的原型建筑。同時也是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現今是廣州魯迅紀念館。
十,愛群大廈
1937年落成于沿江西路,高64米,共18層。被當時新聞界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筑之新紀元”,作為“廣州第一高樓”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是沿江西路作為廣州“外灘”的歷史見證。
文章轉載:愛走路的人(onewalkingman)
(該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15212443003,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